历史朝代: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 春秋战国 | 秦朝历史 |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史 |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 五代十国 | 宋朝历史 |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 清朝历史 | 近代历史 | 世界历史
历史人物字母索引: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历史朝代人物索引:上古历史人物 | 夏朝历史人物 | 商朝历史人物 | 周朝历史人物 | 春秋战国人物 | 秦朝历史人物 | 汉朝历史人物 | 三国历史人物 | 晋朝历史人物 | 南北朝的人物 | 隋朝历史人物 | 唐朝历史人物 | 五代十国人物 | 宋朝历史人物 | 元朝历史人物 | 明朝历史人物 | 清朝历史人物 | 近代历史人物 | 世界历史人物
时间:2018-06-16 07:35来源:历史图策编辑:老照片本文热度:97
中山古城是战国时重要都城之一,其主体城址部分又称为灵寿城,自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到公元前26年赵灭中山,先后五位国君定都于中山古城,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也是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
这一切还要从1974年的那个冬天说起。平山县三汲乡的一位村民在取土烧砖时,在取土坑里意外挖出了大量砖瓦,他赶紧报告给了村长,村长则第一时间联系了文物部门。经过考古工作者的鉴定,这些器物具有明显的战国特征,相应规格还非常高。
河北中山国都遗址
随着发掘工作的发展,历史学家确定这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王陵。这是一个存在感颇低的国家,不仅很多人都没听过,而且就连《史记》中也没有记载,难道太史公司马迁是忘记了吗?好在通过其他文献资料,我们仍能瞥见这个小国的兴衰历程——中山国始建于春秋时期,最初国名叫鲜虞,公元前432年时中山文公做了鲜虞国君,因受到周边诸侯国的影响,才效仿他国实行汉化,改国名为中山,同时改国姓为姬。
相传鲜虞的先祖是黄帝,黄帝诞有25子,其中有才能的留在了中原,能力欠佳的就被赶去了荒凉的边区发展,经过很长时间的繁衍,他们渐渐发展成为夷狄。西周末年,夷狄又分裂为白狄和赤狄,其中白狄又不断发展形成了鲜虞、肥等支系。鲜虞最初国力衰微,只能依附于晋国生存,为此族人不断向中原地区挺进,数十年后便到达河北并在此立足。
白狄迁徙示意图
虽然在中原的边角有了一席之地,但是鲜虞国却屡遭各大国威胁,一开始,鲜虞军队先后抵御了邢国、卫国的进攻,最后却被齐桓公联合多国兵力击败,无奈之下只得重回河北蛰伏。此后,鲜虞作为中原各国觊觎的对象,被后者轮番掠夺欺压,先后经历了两次复兴、三次灭国。公元前489年,晋国大夫赵鞅率军讨伐鲜虞,中山国灭亡,从此消亡了20余年。但顽强的鲜虞人并不甘心放弃,后来他们利用“三家分晋”的大好时机,再度宣布复国。
唐县中山国长城遗址
不过中山国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平静的发展下去,经历了和魏国的多次战争后,刚刚兴起的中山国于公元前407年再次灭国,残存势力无奈只得深入太行山腹地。经过多年恢复和发展,桓公于公元前380年再次复国,都城设在灵寿城,就是如今的河北三汲乡附近。战国中后期时,为抵御赵国的屡次进犯,中山国开始修筑著名的中山长城,军队战斗力也稳步提升,还曾一度攻破燕国都城。
太史公司马迁剧照
不幸的是,桓公复国后逐渐骄傲自满,怠惰政务、错误指挥让这个国家再次走向衰落。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中山国君被赶至西南蛮荒地区,再也没能重新崛起,含恨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以说,在战国时代,与各国纠缠不断的中山国无疑是个重要角色,那么为何司马迁却不愿记载呢?据专家考证,司马迁的直系先祖正是中山国丞相司马憙(xǐ),此人害杀忠良、叛投敌国,在历史上颇有恶名。司马迁出生在西汉,当时人们视家族名声如生命,司马迁一向自称是秦国将领司马错的后人,当然不愿提及这位名声不好的真正祖先,只能刻意将与中山国有关的历史悉数省略。
重达3吨的全国最大宋代铁人千年不锈之谜位于嵩山南麓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公元前221年),原为祀奉中岳山神而建,后成...
为什么说宫山大墓的主人是一位被废黜了的南朝皇帝 司马迁没记载的地下藏有神秘古国 重达3吨的全国最大宋代铁人千年不锈之谜 古墓中找到的牙齿解开了曹操的身世之谜Copyright©2009-2022 历史图策-透过历史图片看历史传奇 www.lishituce.com